#04
【記住呢分鐘】
約會英文書店
每晚七點鐘,你在做甚麼?他正乘坐巴士回家。他是「清明堂」書店的店長,
溫敬豪(Albert Wan)。
為社區出力
Albert 是美國成長的香港人,一直在當地任職律師,但自兒子出生後便發現居住地的缺點,於是萌生離開美國的想法。「主要是當地的安全問題,槍械管制的問題,讓我和太太想離開美國。」
未曾在香港生活,但Albert 從家人的口中聽過關於香港的種種,對香港一直有好感,剛好太太得到一個香港的工作機會,移居香港便變成順利成章的事。但為何會選擇開書店?「我一直喜歡看書,而且來到香港,想為社區發揮一些作用,經營一間書店,正好符合這樣的要求了。」Albert 說。
進到門口便會見到「小連儂牆」,貼著香港的文藝活動資訊,與社區的各樣宣傳物。
選購好的書,把好的讀物傳遞給讀者,是好書店的責任,亦是清明堂的宗旨。不過香港素有文化沙漠之稱,在這城市經營書店不容易,而清明堂更是售賣英文書的書店,難度仿佛是加倍。「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,書店營運了兩年多,竟然還站得住腳。」Albert 笑著再補充:「而且這兩年多的時間讓我們發現,香港其實很多人喜歡看書,外國人,香港人,有很多愛書人,從而可以看出,一家書店只要有特色,有個性,有好書,
自然會有讀者。」
清明堂的裝潢由Albert 與太太一同設計,為讀者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。
盡力「希望」
從美國前來香港,是為了有更好的居住環境,可是自三年前來香港後,香港卻經歷了連串的政治事件,面對一天比一天「新鮮」的狀況,Albert 難掩嘆息之情。「香港一直是自由的地方,香港人也是喜歡學習新事物,是很有創意的人,當限制出現時,我覺得不是好事。」
Albert 亦會按照個人喜好選書,要向讀者介紹一本書的話,他會推介美國作家Raymond Carver 的短篇小說集《Short Cuts:Selected Stories》,因為書中故事簡而精,
適合城市人用來培養閱讀習慣。
對他的個人面言,失望是難免,但他不會放棄香港。「說起來是很令人傷心的,但令人無奈和痛心的事情終歸還是發生了。可惜我們只是一家書店,能做的不多。」
書店也有售賣本地創作人的各款作品。
「雖然書店的力量有限,但我希望清明堂仍然可以為社會帶來希望,縱然困難,縱然『希望』這兩個字現在說出來帶著很多唏噓,但還是會盡力。」說到香港與書店,Albert 不禁落淚,身處同一個空間的我們,一樣沉重。
Albert 在書店的工作,主要是處理購入書本和宣傳書店的事宜,也積極與不同的作家合作,於書店舉辦活動。
若要用一個字形容香港人的話,Albert 說,那個字是「Compassionate」;形容香港的話,會用「Resilient」。我們都深知香港的個性,而我們卻面對不同的挑戰與迫壓,當一個香港人,愈來愈不容易。
未曾在香港生活,但Albert 從家人的口中聽過關於香港的種種,對香港一直有好感,剛好太太得到一個香港的工作機會,移居香港便變成順利成章的事。但為何會選擇開書店?「我一直喜歡看書,而且來到香港,想為社區發揮一些作用,經營一間書店,正好符合這樣的要求了。」Albert 說。
最近,很多人打算離開香港,從別處落地香港的Albert 就堅定的說:「將來會繼續留在香港。」
很多香港人其實也一樣,深愛香港,面對無盡的痛心,依然對這地方不離不棄,
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。
撰文:浩然
攝影:輝鴻、Famas @ Famas Gallery
美術:輝鴻